蓝色旅游新局面呼唤新理念

时间:2016-12-19


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” 这是大多数朋友都知道的一句诗,也是人们都向往的境界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,海洋旅游规模日益壮大。统计显示,2015年我国海洋旅游业增加值破万亿元,达到10874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4%。海洋旅游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,海洋旅游业已成为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。为加快海洋旅游的产业升级,我国五大滨海旅游带正积极开发、拓展滨海旅游新项目,提升滨海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。


在市场蓝海面前,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蓝色旅游目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,进而明确提质升级的发展方向。

我国海滨旅游可以分为两个阶段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,中国滨海旅游形成了第一轮发展热潮,表现出显著的过度行政化特征,各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去海滨建设自己的疗养院。简单地游海水、吃海鲜、玩海面,初级的“3S”理念导致季节性非常明显,旅游企业效益不佳;目标市场都集中在周边城市,雷同建设,竞争激烈;设施低档,缺乏品位,没有地方特色;全部是面向大众市场,人均消费低,重复建设导致市场效益普遍不佳。进入21世纪以来,从海南开始,全国滨海旅游掀起第二轮开发热潮。其特征是:大型房地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,有的直接作为一级开发商,吸引一些二级开发商;开发规模上升,投资规模大;“高星级酒店+地产”的产品业态,房地产比重远远大于旅游;导致的问题是,房屋空置率高,特色不足,季节性问题未解决。

低端浴场,或者是海滨房地产,都不是海洋旅游应有的发展方向。近年来,沿海各省市相继编制相关规划,共同发展环渤海湾、长三角、海峡西岸、珠三角、海南五大滨海旅游带。但规划往往出现几个问题,一是政府部门一厢情愿,划分几个组团,各自面向不同市场,不合理。二是编制部门没有协调相关部门,与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划没有充分协调。出现互相矛盾和冲突。三是只有指导,没有具体措施,停留在导向层面,对于海洋产业发展作用不大。从宏观的产业规划角度,各地政府应当积极保护海滨生态资源,划定生态保护岸线、旅游居住岸线和工业交通岸线,规范企业的建设行为,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交通,引导企业创新理念,开发新一代的海洋旅游产品。

理念决定格局,影响效果。第三阶段的海洋旅游发展应当打破传统思维,按照新形势,着眼大区域,培育新业态,塑造新形象,营造大环境,发展大旅游,以新理念开创新局面。

空间上,上山下海,广域化发展。如果我们的眼里只看到海水和沙滩,冬天除了三亚之外的海滨旅游企业将还是只能喝西北风。要着眼大区域,从海滨度假村、度假区扩展到海滨旅游产业园,将海滨的渔村、小镇、城市以及山地、海岛、游船和空中旅游结合起来,做更丰富的产品,有观光,有休闲,有运动,有度假,有会议,不仅仅是海水浴场。淡旺季的问题不解决,海滨旅游的发展就很困难。

内涵上,要深挖海洋文化和地方文化。海洋奥秘、海洋童话、海洋神话、海洋生物、海上丝路、海战、渔家咸水歌、疍家文化、开渔节等等,要积极利用。哪吒、美人鱼、徐福、张保仔、郑成功、文天祥、郑和、妈祖、冼太夫人等等,每一个素材都是旅游资源的富矿。海洋给人浪漫的遐想,海誓山盟是爱情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,在海滨地带完全可以打造爱情文化产业园和蜜月度假胜地。

手段上,要突破与创新,积极引入文创、激光全息成像、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手段,发展好看、好玩、好吃、好舒服的“四好”型海洋旅游目的地。正如《非诚勿扰》带火了山上远海景的三亚鸟巢度假村,影视手段对于海滨旅游的推动作用,已经屡试不爽,应该继续整合文化艺术资源。在点状开发建设海滨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,我们也可以借鉴美国“风景道”理念,建设类似于加州一号公路那样的慢游型滨海旅游公路,串联沿海的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,形成海滨旅游带的珍珠项链,改变以往点状开发的格局。

层次上,要从海洋休闲、海洋度假两大传统产品层次积极提升,发展到海洋康养医疗层次。要全方位利用海水、海盐、海泥、海藻,学习地中海沿岸和加勒比海沿岸的经验,积极整合医疗卫生资源,将度假村转型升级为海洋康养中心,与体检、美容美体、亚健康康复等相结合,解决季节性问题,大大提高重游率和人均消费,延长停留时间。

业态上,要积极发展邮轮、游艇、营地、通用航空、避寒疗养等新业态。海滨的山地以及海岛,往往远离城镇,具有观赏星空的良好条件,发展观星旅游营地,可以发展系列连锁品牌。

产业链上,海洋旅游产业要从消费向制造发展。一个产业的发展,要尽量全产业链发展。海洋旅游这个产业,不能仅仅只是做游客量和人均消费的文章,要大力发展衍生产业,例如游艇制造、潜水服装和用具、邮轮制造、皮划艇制造、帆船制造、海上导航设备、救生设备、游泳衣设计与生产、防晒品研发等等,壮大产业规模。

李白云,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面对蓝色旅游的市场蓝海,只有有勇有谋的航海家才能征服。在全面重视的大背景下,全面发展和全面创新,是海洋旅游产业的必由之路。